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人物特写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张轨的生平事迹

    信息发布者:张良山
    2019-11-07 15:47:07   原创

       张轨早期仕历考述 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

       前凉国的奠基人张轨(255-314),46岁之前的生平事迹,各种史书鲜有记载,《晋书》中简短的记述,又与史实不尽相符。张轨早期的生平事迹,目前学界存在三种疑问,特考补如下:

       张轨出生地问题 

       张轨(255-314),寓居河南宜阳,祖籍安定乌氏人(一说宁夏固原人,一说平凉人,一说泾州人)。考:西晋安定郡,属凉州刺史部辖,北抵今白银,西接陇西,东达宁夏固原,南跨泾阳。乌氏,安定郡属县,跨甘宁二省之固原、平凉。张轨家族“世居孝廉”,在晋九品中正制度下,理应居县城或郡城,则不可能处固原一带的乡里,排除固原的可能性。

       历史真实情况是,张轨家族早在张轨祖父张烈时,即因官迁居河南内黄县(今河南杞县)。张烈在曹魏时期,任内黄令。子张温官至太官令,“秩比六百石”,掌管皇帝御膳。张轨幼年时,张氏家族居宜阳,有史可证:“欲遣主薄尉髦奉表诣阕,使遣脂辖,将老归宜阳。”“老归宜阳”,可证张轨在宜阳有田居之所。至少在出生至10岁前,张轨在宜阳老家生活过。

       张轨家族可能离开祖籍安定乌氏的时间更早,但能明确推断的年限,应是张烈仕内黄令时。张轨及其子孙据凉境割据一方,安定郡乌氏县也属前凉之境,但张轨及其子孙并未留有去安定郡乡祀的任何资料。可见,张轨家族被史书冠以“安定乌氏人”,系郡望雅荣的缘故。安定郡是中国张姓最重要的郡望地之一。唐人杜宝撰《姓纂》,列安定等43地为张姓郡望;北宋人陈彭年撰《广韵》,列安定等14地为张姓郡望;明代宋濂撰《张氏谱图》,列安定等43地为张氏郡望。《广韵》、《张氏谱图》等书,亦列“武威”为张姓郡望。近年,宁夏固原、甘肃泾川二地争注张轨为各自邑人,泾川人甚至考订今人张艺谋为张轨后裔。这些纷争,实乃一厢情愿。公允的史实是,张轨祖父辈时期就已居河南,“安定乌氏人”,系郡望。

       张轨早期仕官问题

       《晋书》述张轨早年仕历,过于苛简,不足百字。张轨46岁前的仕历,主要有“与同郡皇甫谧 ,隐于宜阳女几山。泰始初,受叔父锡官五品。中书监张华与轨论经义及政事损益,甚器之,谓安定中正蔽善抑才,乃美为之谈,以为二品之精”,“卫将军杨珧,辟为掾,除太子舍人,累迁散骑常侍、征西军司。”但这些记述与其它史书所载多有矛盾之处,因此,张轨早年仕历成了谜团。

       那么,张轨的早年仕历究竟是怎样呢?

       1、女几山读书时期。“轨少明敏好学”,可见张轨接受启蒙教育的时间很早。“泰始初,受叔父锡官五品”,“泰始”为晋武帝年号,凡10年,“初”则指前3年,因此,张轨少年时期的经理就有两重推测:一是受了叔父的袭爵,赐官五品秩,离开女几山去了洛阳;二是虽受了叔父的袭爵,除五品官秩,但未离开女几山,仍在女几山皇甫谧处学习,张轨受叔父官五品,可见其叔父张锡无子嗣,张轨承祧 ,过继于张锡,袭取了张锡五品官的优待,否则 ,应是张锡子“受官五品”。另外,张轨之父张温,侍官为太官令,是“秩此六百石”的显职,位在五品之上,张轨理应受张温之官。他不受张温之官,却要受地位不如张温的张锡之官,必是张锡缺子嗣之故无疑。 

       汉晋时,官吏生前之官爵,允许子继,叫“嗣之”,这种记载比比皆是。但大多数情况是,官吏死后,其“嗣子”,一般只配享俸粮、地位,多不再任乃父生前之职。张轨“受叔父锡官五品”,是他承祧嗣之,叔父即死,嗣子配享俸粮、地位,但不出仕 乃父实职。当时,张轨约10岁至13岁间,尚属童蒙年龄,断无离乡出仕的可能。因此,张轨受了叔父“五品官”,但仍在宜阳女几山读书,并未去洛阳。假如是去了洛阳,则一个只有5年多读书积累的儿童,后来怎么能出现“中书监张华与轨论经义及政事损益,……以为二品之精 ”的奇谈呢?张华,西晋大学者,“以文学才识,名重一时,论者皆谓华宜为三公”。可见,张轨在女几山隐读的年限至少在他娶妻辛氏之前。

       张轨在青年时期,因其师皇甫谧与张华过去同朝为官,志气相投。皇甫谧荐书于张华,张轨登府拜望,以求荐掖,二人“论经义及政事损益”,比较符合情理。

       综上所述,张轨早年经历可表述为:张轨幼年接受家学,读儒术,稍大些后入女几山,拜隐士皇甫谧为师,接受系统经义之学。13岁前,叔父死,承祧延嗣,享五品俸位,仍留女几山读书。18岁前,娶宜阳著姓辛氏女为妻。辛氏,断文识字,贤妻。276年左右生长子张实;278年生次子张茂。青年时,通过皇甫谧推荐,拜望当时中书令张华,受到张华器重。在经过张华推荐,出仕卫将军杨珧的掾客,即幕僚。

       2、太子舍人时期。267年正月,晋武帝立司马衷为太子。274年7月,太子生母杨皇后病逝。276年11月21日,晋武帝依故皇后遗求,立皇后妹妹杨芷为新皇后。12月,晋武帝拜新皇后叔父杨珧为卫将军。281年,杨珧与其兄杨骏(杨皇后生父)、弟杨济“始用事,交近请谒,势似内外”,史称“三杨”。杨珧至迟在本年,已把持东宫一切事宜。至迟在这一年,张轨做了杨珧的掾客。因为,281年2月18日,张华被排挤出朝,“都省幽州诸军事”,直到晋武帝驾崩后复入朝为官,外放时间长达10年之久。因此,281年至291年间,张华远在幽州,是不可能与张轨坐论经义的。

       张轨担任杨珧之“掾”的时间,在276年至281年之间,张轨年龄在21岁至26岁间。张轨之父张温为太官令,职位显赫,加上张轨受叔父五品官的承嗣,出任时间不可能延迟到20多岁。又,杨珧任卫将军职时,为276年,张轨时年21岁。因杨珧在276年前的史料记载中,无职衔,即使杨皇后新立时,“帝初聘后,后叔父珧上表……”也无职衔。《资治通鉴》述人必先冠以郡望、职衔体式,杨珧在史书上首度登场,仅以“后叔父珧”身份出现,可见之前无实职。但到277年,《资治通鉴》中却突然出现“卫将军杨珧”的记载,可见杨珧最早封为卫将军,应是276年底至277年7月。

       《晋书·官职纪》中载,杨珧任卫将军后,即掌管东宫事宜。证明张轨先入卫将军府掾客,后经杨珧奏调,任太子舍人。这时就出现了两种推测:一是张轨先任“掾”,后任太子舍人;二是张轨任掾,兼太子舍人。太子舍人,汉官名。秩比二百石,掌太子宫宿卫。张轨初入仕途,杨珧不可能将太子宿卫要职授与一个不知根底之人,因此,先为掾,后掾与太子舍人 同兼,比较符合情理。“卫将军杨珧辟为掾,除太子舍人”,是先“辟”后“除”,也印证是先为掾后为太子舍人。

       综上所述,张轨出仕的经历,公允地说,应是:张轨20多岁时,经张华推荐,被卫将军杨珧上疏,求为“掾”,即卫将军府主簿。西晋“三杨”擅权时期(281—290),张轨经杨珧奏调,晋武帝下诏任他为太子舍人,负责东宫宿卫。290年4月20日,晋武帝驾崩,太子司马衷即位,是为晋惠帝。东宫旧人一律解散,大多东宫官吏被重用。因为张轨掌管宿卫要职,旋即被擢拔为散骑常侍。

       3、散骑常侍时期。散骑常侍,汉官,本是皇帝仪仗队随员。西晋时,散骑常侍成为“显职”,“备切向近对,拾遗补阙”,是皇帝的重要谋臣,地位很高。从《晋书》“累迁散骑常侍、征西军司”的记载看,张轨在惠帝即位不久,授了散骑常侍一职,但不是两职同时实授的。

      再从“正月,以散骑常侍安定张轨为凉州刺史”的记载看,参祥诸史,可推断张轨出为凉州刺实前,已是两职同兼。

       “征西军司”,系征西大将军麾下佐职。290年至301年间,西晋朝廷只有296年正月下诏,任命梁王司马肜为征西大将军的史料记载。马肜被授予征西大将军,依旧制朝廷要委派征西大将军府官吏,张轨当在此时被调任“征西军司”。

       一些史书片面认为,张轨出为凉州刺史,是曲意求得相国司马伦好感,才“阴图河西”的。其实,张轨在296年兼“征西军司”后,是坐镇西京的梁王与朝廷联系的关键人物。“征西大将军”兼职“都雍、凉诸军事”,是朝廷专门外派掌管西北边防事宜的大员。至301年前,张轨已非常熟悉雍、凉军事、地理形势。另外,征西大将军统辖护羌校尉部,而护羌校尉必由凉州刺史兼任。张轨为凉州刺史,由“征西军司”调“护羌校尉”,人事关系上比较合乎情理,这是张轨能出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的一个原因。

       其次,张轨“求为凉州刺史”,应是先通过西北封疆大吏梁王、征西大将军司马肜的关系,还要通过相国司马伦的关系,还要博取惠帝的好感。三者缺一不可,尤其是司马肜、司马伦间要有平衡。司马肜在司马伦擅权时,就晋为征西大将军,司马伦倒台后,又被新的擅权者司马冏重用。张轨任“征西军司”,属于司马肜部属,自然一荣俱荣。否则,若是由司马伦单方面擢拔,从司马伦被赐死后,“凡百官为(司马)伦所用者皆斥免,台、省、府、卫,仅有存者”的记载看,张轨则被一刀切式地罢免凉州刺史职。张轨能取得凉州刺史一职,司马肜是最关键的支持者。

       “二品之精”争议问题

       《晋书》中载有一段有关张轨的趣史:“中书监张华与轨论经义及损益,甚器之。谓安定中正为蔽善抑才,及美为之谈,以为二品之精。卫将军杨珧辟为掾……”从这段史料看,张华与张轨“论经义及政事损益”的时间,应是张华升为中书监的291年至296年之间,张轨时年37岁至42岁。这样,张轨早年仕宦生涯就有了现在一些人所作的如下推测:少年受叔父五品官,青年时期不得志,直到了36岁后到长安去游历,与张华“论经义政事损益”,受到张华器重,向杨珧推荐,当了杨珧掾人。不久,出仕晋惠帝太子舍人。知道301年前不久,才升为散骑常侍。

       这个推测有几处与史实、情理相悖:一是张华出仕中书监的时间为291年6月,“乃以华为侍中、中书监”但张华为中书监时,杨珧早于本年3月8日被贾皇后所杀,史载:“珧临刑,告东安公鲧曰:‘表在石函,可问张华’。……珧号叫不已,刑者以刀破其头。”杨珧既然早在张华任中书监时就已经被杀,张轨怎么能当杨珧“掾”呢?显然存在时间矛盾。

       二,假定张华第二次入朝为仕,从幽州调往朝廷任太子太傅,时间是290年8月。张轨与张华“论经义”,受到器重,荐与杨珧为掾。那么,张轨既属杨珧“掾”人,理应属于张华一党和杨珧一党的党羽,则第二年3月,贾皇后发动政变后,杨骏、杨珧的党羽“皆夷三族,死者数千人,”张轨必属斩杀之列;300年4月3日,司马伦发动政变,杀张华,张华一党“遂皆斩之,仍夷三族”,张轨为张华“器重”之人。必属斩杀之列。张华与司马伦之间仇怨日深的时间是290年至300年间,其间若是张华初仕,则仰托张华、杨珧,是张、杨的门生,必为贾皇后、司马伦所嫉恨,杨、张相继被杀,张轨岂能逃生?可见,张轨初仕的年限至少不在281年后。因此,上述推测是不成立的。

      

      张轨早年仕宦简表:

      公元255年(曹魏正元二年):张轨生于河南宜阳,属猪。

      公元260年—268年(曹魏景元、成熙年间,西晋泰始初年);张轨入女几山,拜皇甫谧为师,学习经义。

      公元265年—268年(西晋泰始初年);张轨受叔父张锡官五品;仍在女几山求学。

      公元270年(西晋泰始六年):张轨娶妻辛氏。

      公元271年(西晋泰始七年):张轨长子张实出生,属兔。

      公元278年(西晋咸宁四年):张轨次子张茂出生,属狗。

      公元276年—281年(西晋咸宁、太康年间):张轨客居洛阳,拜张华,为张华其中;不久,卫将军杨珧辟张轨为掾,即卫将军府主簿。

      公元281年—290年(西晋太康年间):杨珧奏调张轨为太子舍人,掌管东宫宿卫。

      公元290年(西晋永熙元年)后:张轨任散骑常侍。

      公元296年(西晋元康元年)后:张轨兼征西军司。

      公元301年(西晋永宁元年):张轨求为凉州刺史,兼护羌校尉。 

       公元307年(西晋永嘉元年)张骏出生于凉州,属兔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